放射科医生每天都会被病人、临床医生问:心脏放了支架,可以做磁共振检查吗?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以前的放射科医生会告诉患者:体内装有支架不适合做磁共振检查。这样回答主要考虑到两个原因:金属支架会在磁场内移位;磁场作用下金属支架会产热,对血管造成损伤
随着近些年科技高速发展,心血管和影像科医生们的不懈努力,目前在相关文献和论坛搜索到的答案都是:大多数心脏支架术后是可以做磁共振检查的!
我们都知道,磁共振是一个超导磁体,超导磁体的原理是通过通电螺线管产生磁场,即一个超导圆环,电流在圆环中不停地转,产生极其稳定的磁场。
当我们置身于磁共振机器旁时,就相当于处在了一块比地球磁场强度大近三万倍的巨型磁铁附近,如果有类似于硬币、钥匙等铁磁性物品,就会被这个磁场吸引,产生抛射性效应——类似从高处抛物,物品会越来越快地砸向地面。所以在做磁共振检查前,放射科医生都会提醒患者去除身上的金属物品。
2007年,全世界最著名的美国心血管病协会AHA发布了一项有关心血管器械与磁共振安全性的声明(以下简称声明),对于心血管植入物的MRI安全性进行了明确的说明。
2017年10月,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学组、磁共振成像学组专家在参考国内外MRI安全标准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也制定了国内MRI安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美国心脏协会专家共识中指出,几乎所有市面上的冠状动脉支架产品在进行MRI检查时都是安全的,可在≤3.0T的MR设备上进行检查。2007年前的外周动脉支架可能存在弱磁性,但通常认为在手术6周后也可以行MRI检查。
事实上,冠脉支架在植入过程中,在十几个大气压的扩张下,支架牢牢地镶嵌在血管斑块内,把狭窄的血管支撑起来,充分释放的支架是不会发生移动的。同时,植入以后的支架会逐渐被新生的血管内皮覆盖,称之为内皮化,也就是支架和血管“融为一体”了。
有人担心支架在磁场下会存在热效应造成温度升高,但是试验发现这种热效应是相当的有限,一般仅仅升高1-2℃,不及一次身体发热带来的体温升高的高,而且冠脉内血流是连续而且快速的,产生的热量不至于损伤心脏。
综上所述,
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
1.目前无论是裸金属支架,还是药物涂层支架,做磁共振检查都是安全的。(但2007年以前置入的弱磁性支架,有必要对其安全性进行考量)
2.通常认为,支架置入6周(即1个半月)以后的磁场接触是没有问题的。
放射科介绍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放射科是医院最重要的辅助检查科室,是一个集检查、诊断、治疗于一体的科室,临床各科许多疾病都须通过放射科设备检查达到明确诊断和辅助诊断。经过多年发展,科室现有一支学历层次较高、梯队结构合理,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人才队伍,是国家卫健委第一批影像医师规培基地,医技护理队伍共50人,博士1人,硕士15人,本科13人,正高级职称人员3名,副高级职称人员8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名.培养研究生共12名,规培生12名。
放射科拥有先进的大型医疗器械,检查项目种类齐全,全方位地支持每个临床科室的检查要求,目前能完成三甲医院必须具备的所有检查项目,主要设备有西门子1.5T磁共振机,PhilipsBrilliance64排螺旋CT,GE螺旋CT,飞利浦DSA数字平板血管造影机,西门子DSA数字平板血管造影机,数字X线机(DR),乳腺钼靶机,数字胃肠机,口腔全景机,移动DR各一台和移动式X光机等。近年来承担多项科研项目,以曾旭文教授为主要负责人,成立科研攻关小组,力争在检查技术及疾病诊断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为临床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研究提供依据。秉承“仁道、博爱、奉献”精神,践行“以病人为中心,用影像看世界”“高度清晰,精确诊断”的科室文化理念,为来自各地的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学影像检查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