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众白领、蓝领等人,在工作、生活的多重压力下,对茶中的咖啡因、茶碱等的提神作用略显畏俱,加之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便可见不同的办公桌面上的茶杯中、商场超市的货架上,出现了诸如枸杞子、山楂、菊花、荷叶、人参花等种类繁多的养生药茶。那么以药代茶,又该如何选择,又要注意哪些事项呢?从中医的性味来看,现在用的药茶,多以益气,补血,清热解毒类为主。下面让我来逐一细说各类常见的入茶药物。
补气类中药
这类中药主要是适合有气虚表现的人,那么,气虚有哪些表现呢?气虚主要是由于元气不足,以语声低微、精神疲乏、气短懒言、容易自汗等为主要表现,舌质一般是淡红,多伴有齿印,脉象偏弱。
黄芪(北芪)
黄芪性温,味甘。具有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的功效。可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等。现代研究认为黄芪还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护肝、改善肾功能、利尿、改善血液流变性、促进造血功能、抗衰老、抗应激、解毒、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扩张血管、降压、强心、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镇痛、镇静等作用。
使用方法:一般可以用黄芪10~15克直接以沸水焗泡,当茶喝,也可以加红枣煎煮后当茶饮用。
虽然黄芪有诸多妙用,但素体阴虚阳亢、内热炽盛、湿热内蕴的人一般不适合。
另有报导黄芪过量服用引起头晕、胸闷、失眠、剧烈肢痛等症、或引起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所以平时使用时宜注意用量不宜过大。
西洋参
西洋参性寒,味微甘、苦。具有补肺阴,清火,养胃生津的功效。主要用于肺虚咳血、潮热、肺胃津亏、烦渴、气虚等。现代研究西洋参具有镇静、抗惊厥、增强免疫功能、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强心抗休克、利尿、护肝、抗缺氧、抗疲劳、抗应激等作用。
使用方法:切片直接含服、或以3~6g/次泡水当茶饮用。
西洋参功效虽好,但中阳衰微,胃有寒湿的人忌服。
西洋参制作时忌用铁器,另外用使用10克/次而致过敏反应的报导,所以使用时要注意不要太大量,也不可滥用。
红枣
红枣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作用。主要用于脾胃虚弱的食少倦怠、妇女脏燥,神志不安等。现代研究认为红枣具有增强免疫、增加肌力、降低胆固醇、护肝、抗氧化、抑制癌细胞增殖及抗突变作用。
使用方法:可直接对半切开,沸水泡服。也可心以砂锅炒致焦黄后,切边,加等量灵芝泡不当茶服用。或蒸熟后与蒸熟的山药同捣做成红枣山药糕食用。
红枣虽好,但若温热内盛、脘腹胀满、食积、虫积、龋齿作痛以及痰热咳嗽的人忌服。
补血类中药
补血类中药主要适合血虚的人群,那么怎么去简单判断是否有血虚的证候呢?血虚主要是由于气血化生不足,或失血过度而出现的证候群,以面色萎黄少华、唇睑及指甲苍白、眩晕耳鸣、心慌心悸等,妇女可有月经量少色淡,甚至闭经等表现,舌质淡,脉细或脉微。
龙眼肉
龙眼肉性温,味甘,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主要用于心脾虚损、气血不足的心悸、失眠、健忘、老弱体虚、病后气血不足等。现代研究指出龙眼肉具有一定的镇静和健胃作用。
使用方法:可心龙眼肉10~15克/次泡水当茶喝。若是龙眼当季,可以新鲜龙眼肉1两去核、白糖1两,西洋参3~6g,同置于炖盅隔水炖至呈膏状,每日水送服10~15克。
龙眼肉注意平素内有郁火、痰饮气滞、湿阻中满的人不宜食用。
清热类中药
清热类中药是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一大类中药,主要用于治疗里热证。那么怎么云判断自已是否有热呢,这些热又是否是里热呢?里热证的表现一般有发热,口渴喜冷饮、汗出、烦燥、目赤肿痛、口咽疮疡、口苦、大便燥结、小便短赤甚至涩痛等。舌红,苔黄,脉数。
莲子心
莲子心性寒,味苦,具有清心安神,涩精止血的功效。主要用于高热病引起的高热神昏、失眼、遗精等。现代研究认为莲子心具有降压、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等作用。
使用方法:取莲子心3~6克/次,以沸水焗泡后当茶饮用。
平素脾胃虚寒的人一般不宜饮用。
金银花
金银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一般用于热证引起的疮痈疔肿、外感风热引起的咽痛、发热等。现代研究指出金银花具有抑菌、抗内毒素、降血脂、抗早孕等作用。
使用方法:一般以金银花10~15克/次泡水当茶饮用。
素体脾胃虚寒或气虚疮疡脓稀的人慎用,孕妇慎用。
菊花
菊花性微寒,味辛、甘、苦,具有发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热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外感热病引起的发热、头痛、咽痛、目赤肿痛、疔疮疖肿等。现代研究认为菊花具有解热、降压、抗炎等作用。
使用方法:取菊花10~15克/次,泡水当茶饮用。
注意:文章仅供参考,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具体请咨询当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