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整形科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广东省“十一五”医学特色专科,广州市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区域性(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烧伤救治中心之一,广东省护士协会烧伤与创面修复分会主委单位,广州护理学会烧伤创伤整形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烧伤整形科拥有一支专业的护理队伍,在成批烧伤事件伤员救治过程中成绩显著,尤其在院外急救与转运、个体化液体复苏管理、头面颈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气道管理、医护一体化管理经验丰富,同时重症烧伤管道固定、烧伤早期康复介入、慢性创面愈合、复杂创面的护理管理、下肢静脉溃疡压力治疗等技术成熟。烧伤整形科护理团队共92人,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5人,各层级职责明确、思路清晰,围绕“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护理质量及服务持续改进、提升护理团队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开展护理工作。
烧伤整形科通过中国康复医学会、广东省护理学会、广东省护士协会、广州护理学会等组织专家组的现场评价与验收,获得省市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临床培训基地、中欧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培训基地、烧伤康复专科培训基地、烧伤与创面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连续多年高质量完成各组织委派的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教学任务,受到主办方和学员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护理团队致力于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近年来多次承办国家级及省市级学术会议,影响力逐年提升,学科发展促进科研转化,主编《重症烧伤临床护理技术书籍》,牵头制定广东省专科护理项目团体标准,获得实用新型专利、省卫健委适宜技术推广多项。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契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特色技术
1.个体化液体复苏技术
液体复苏是治疗大面积烧伤休克的关键措施之一,个体化液体复苏能有效减少休克的发生,减少内脏和组织缺氧损害。在遵循输液原则的基础上,把24h的总输液量细化成每8小时的量及每小时的输液量,预计每小时的速度,单位时间内输入不同的液体,规划阶段性液体的成分与量,结合休克期输液计划表和观察表,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尿量预计下1h补液量,并调整输液速度,及时总结与分析,通过个体化的液体管理,提高复苏效果。
2.应用翻身床俯卧位通气的管道管理技术
翻身床治疗在烧伤治疗及护理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大面积的烧伤患者病情比较严重,留置的管道多,气管切开套管、动静脉导管、picco导管、尿管、胃管等管道,在使用翻身床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管路脱出、呼吸困难、窒息等风险,增加了护理和管理的难度。所以俯卧位前,评估各类管道的固定,翻身时,理顺管道的方向,翻身后,妥善固定各种管道,统一管道固定标准,制定管道脱出的应急预案,保证患者在翻身时能安全顺利完成,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慢性难愈性伤口灌注结合负压技术
慢性难愈性伤口是由感染、供血异常等多种因素导致,常规的换药治疗时间长,易引起局部的感染,伤口迁延不愈。开展伤口灌注结合负压技术,借助封闭的管道,在创面构建负压密闭环境,结合使用适宜的溶液对伤口进行间歇性灌注,清除伤口周围的炎性物质和坏死组织,改善创面的血液循环。同时,注重灌注负压治疗质量管理,有效地缩短创面床准备时间和减少换药次数,提高了慢性难愈性伤口愈合率。
4.肛周、会阴复杂创面患者大便管理技术
对于肛周、会阴部复杂创面的患者,如:皮肤多处压力性损伤、坏死性筋膜炎、放化疗术后等引起的肛周、会阴部慢性复杂难愈创面,开展了大便管理技术,通过对胃肠道充分的准备、采用粪便管理器收集大便和新型的固定方法,以及全程精心的护理,彻底扭转了以往大便反复污染伤口的局面、大大增加了手术植皮或皮瓣修复的成功率;从而缩短了患者创面愈合的时间、增加了患者舒适度;同时也减少了经济支出,促进了患者康复。
5.慢性伤口湿性愈合技术
对压力性损伤、糖尿病溃疡、下肢动静脉溃疡等慢性伤口,通过运用各种新型敷料保持伤口湿润环境,保护创面神经末梢,减轻伤口疼痛;加速坏死组织溶解吸收,结合非外科清创技术有效缩短清创周期;促进生长因子大量释放,刺激毛细血管再生,加快表皮细胞移行速度,结合光子治疗技术,减少换药次数,加速伤口愈合。
6.下肢静脉溃疡压力治疗技术
在下肢静脉溃疡的伤口处理中开展压力治疗技术,包括压力绷带及压力袜的使用。压力治疗技术是下肢静脉溃疡最重要的保守治疗措施,简单、有效,其原理是通过对小腿施加压力,且足踝压力高于膝部压力,以达到减少静脉反流、促进回流、增加腓肠肌泵功能以及减轻淤血和水肿的疗效,从而促进溃疡的愈合,降低溃疡的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