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康复医学科长期以来都秉承着“以患者需求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运用现代康复治疗、康复护理等技术,致力于为每位患者提供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促进患者身心康复,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患者张婆婆(化名)因脑出血术后10天停留胃管、尿管、气管切开套管、PICC管,遗留四侧肢体乏力、吞咽功能障碍、肺部感染、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等症状,于2023年6月28日收入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康复治疗。经评估,张婆婆心情低落、对疾病愈后很担忧。康复科医护技团队根据她的病情,给她制定了个体化治疗、护理方案。
一、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
(一)吹气球——锻炼肺功能,缓解紧张情绪
护士们鼓励患者吹气球
吹气球是一种简单易行、强度适中的锻炼肺功能方法。依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膨胀的气球如呼吸囊一样可反复鼓肺,使肺部完全复张,从而有利于提高肺的通气能力,促进肺痰液排出。另外,通过吹气球可以分散患者注意力,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二)V-VST评估——制定个体化食谱,促进吞咽功能康复
护士为患者做V-VST评估,为拔除胃管做准备
在洼田饮水试验的基础上,通过 V-VST进一步对患者适宜进食的食物黏稠度进行量化评估,并使用增稠剂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食谱,有利于给予患者针对性形象化的饮食指导。摄食性状的量化评估方法能够促进吞咽功能不完全丧失的患者经口进食,对患者吞咽功能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平衡、步态训练——缓解四肢乏力,促进行走功能康复
站位平衡训练、步态训练
站位平衡训练、步态训练是促进行走功能康复的重要内容,卧床时间越长,平衡反应就越差,因此病情稳定后必须及早开始平衡训步态训练。
二、纸笺传谢意,温暖医患情
在张婆婆住院期间,康复医学科医务人员尽职尽责。在科室主任、护士长的率领下,大家齐心协力,积极为她做好康复诊疗服务,充分体现了医护工作者的高度责任心和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最终,经过医护技三方的共同努力,她成功“卸下”所有管道,重新站了起来,迈出了康复的第一步。
感谢信
7 月21日,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康复医学科收到了来自张婆婆及其家属送来的感谢信和锦旗。字里行间写着对科室医护人员的感激,对医院医德医风、优质康复护理的赞扬、感动和认可,传递着双向奔赴的浓浓医患情。康复医学科的黄婉妍护长也常说:“这一封封感谢信,一句句衷心感谢都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像这样的感谢信,还收到了很多,正是这一封封朴实无华的感谢信、一行行温暖的字句,鼓励、鞭策着全体医护人员不断进取,用精湛医术和优质服务护佑人民生命健康。
患者康复出院送来锦旗
医患是生命的共同体,惟有信任,才能共赢。一面面锦旗、一封封感谢信,是患者对康复医学科全体医务人员工作最大的认可和肯定。就是这些真情流露、发自肺腑的衷心感谢,不仅让医务人员感到温暖,也传递了医患关系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