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暖宝宝”烫伤不知不觉!天冷取暖小心低温烫伤
烧伤整形科标签: 首页推荐
2024-02-28 08:51:15

寒潮来袭

广州再次切换到“湿冷”模式

暖宝宝、热水袋、暖手宝等

各类“取暖神器”们纷纷派上用场

这些取暖产品在提供小巧便利的同时

也带来低温烫伤的风险

近日,王先生(化名)睡前将暖宝宝直接贴于腹部使用,醒来后发现被烫伤,并且出现明显水泡。随后,立即前往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门诊就诊,经诊断为二度烫伤。

患者腹部被暖宝宝烫伤 


温暖连绵不绝

危险不知不觉连日来

全国各大医院接诊的低温烫伤患者明显增多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

主治医师汤文彬

友情提示各位市民朋友

冬季低温烫伤频发

警惕保暖不当致伤害

什么是低温烫伤?

指身体长时间接触高于45℃的低热物体所引起的慢性烫伤, 冬季使用的电暖器、暖宝宝、热水袋、艾灸等都是低温烫伤的常见热源。低温烫伤的面积通常比较小,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也许表面看起来不严重,仅仅是红肿或小水泡,但其实皮肤深部已经受到损伤。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引起创面感染导致难以愈合或愈合后遗留严重瘢痕。

 

如何预防低温烫伤?

汤文彬医生强调,只有学会正确使用取暖产品,低温烫伤才能防患于未然。取暖时避免取暖设备直接且长时间接触皮肤;切勿在睡觉或意识不清的情况下使用取暖物;老人或小孩应在家人的监护下使用;随时查看使用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停止使用。

病例中导致低温烫伤的“暖宝宝”,在平时使用时切忌直接贴在皮肤上,要间隔一层衣物;避免在同一位置长时间使用;过敏体质人群、糖尿病人、小孩、老人等应特别注意暖宝宝的正确使用。

此外,除了学会正确使用,也需要定期检查取暖产品是否老化或破损,及时更换。一定要到正规渠道购买质量过关的取暖产品,慎防“三无”产品发生质量问题,而导致烧(烫)伤。

 

烧烫伤后的正确处理

一旦发生意外烧(烫)伤,应立即按照“冲、脱、泡、盖、送”的急救流程,先立即冷水冲洗,脱去烧(烫)伤区域的衣物,用洁净的毛巾或衣物等保护创面,立即送到医院就医。“冲脱泡盖送”,是烧(烫)伤后最科学的处理方式,降低热力因素继续渗入皮肤的速度,起到预防深度烧伤的作用。

另外,被烧(烫)伤后有人会用各种各样的办法自行治疗,比如使用“秘制药膏”,或把酱油、牙膏一类的东西涂抹在伤口上。汤文彬医生指出,这些操作可能影响医生对其深度的判断,还容易引起伤口感染加深,增加治疗难度。

烧(烫)伤后,面积较小的可以在家中自行换药,用碘伏消毒、使用抗菌药膏等。如果面积过大或伤口迟迟无法愈合,则需要到正规医院的烧伤整形科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治疗。

广州市统一预约挂号平台
微信扫一扫挂号
医院预约挂号电话
61886188
热门新闻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