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医疗健康事业也发生着变化。今年8月19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举行了“AI+医生”义诊活动,探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的创新路径。
义诊现场,医生给患者看诊。
“本次义诊中AI诊断的准确率有80%—90%。”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脊柱外科医学博士陈龙介绍,患者首先通过AI进行预问诊,医生会在AI的辅助下,快速、精准地收集和分析患者信息,给出初步诊断结果。同时,结合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再进行问诊、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最终给出严谨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患者现场体验AI诊断。
“有了AI的帮助,医生能够更快地给出诊断结果,我也有更多的时间与医生沟通病情。”跑步爱好者黄洲龙最近跑完步后,右髋部总会隐隐作痛,经过AI预问诊,医生诊断其是因热身不充分导致的右髋疼痛。因此,医生教他了几个提髋动作,帮助其更好地恢复健康。
通过义诊体验,黄洲龙认为“AI+医生”的诊断方式提高了患者的就诊质量。但美中不足的是,目前AI诊断只能通过文字沟通,“希望随着技术的进步,可以增加视觉、嗅觉等多维度诊断,结果会更加精确。”
医生通过AI系统与患者交流。
“AI更像是医生的助手,可在诊前或诊间提前问诊。”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全科医学科二区副主任吴文法认为,AI的介入能有效地缩短医生的问诊时间,医生更能从AI预问诊的范围外补充医疗诊断,使诊断完整性、准确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AI不能完全替代医生。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艾毛毛同样认为,虽然AI技术在提高诊疗效率和准确性方面表现出色,但在实际诊疗过程中,医生的人文关怀与安全守护仍不可或缺,如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与鼓励,耐心解答疑问,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等。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院长黄逸辉表示,AI技术为医疗行业带来了巨大变化,作为一家拥有120年历史的医院,运用“AI+医生”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高效的医疗服务,并提升人文关怀,势在必行。
“AI与医生是协同关系,并非替代。”黄逸辉表示,未来医院将继续探索新技术与医疗服务的结合模式,进一步利用AI技术,开发更多智能化的医疗服务,比如智能诊断、个性化治疗计划等,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采写】南方+记者 厉思璇
【摄影】南方+记者 许舒智
通讯员 胡颖仪 孙冰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