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做放疗,“躺平”就可以了吗?
放疗科标签: 首页推荐
2024-11-11 10:26:35

放疗作为恶性肿瘤三大核心治疗手段之一,虽然应用相比其他治疗较晚,但发展迅速,国外放疗已成为肿瘤的常规手段应用相当普遍,近些年国内放疗也逐渐成为主流,然而仍然有很多人包括肿瘤患者甚至非放疗科医生对于放疗知之甚少,认为患者做放疗只需要像检查一样“躺平”就可以了,那么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放疗前后以及放疗过程中都有一些细节值得我们注意,需要患者主动配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也能尽可能减轻放疗的副作用。

    

放疗前——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放疗并不是入院当天就能做的,放疗之前还要做很多准备工作,首先患者需要完善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明确需放疗的部位及范围,然后制作模具、CT定位固定患者体位得到对应方位的影像,在医生勾画出放疗靶区、设计并审核评估好放疗计划后患者还需要复位验证,最终确认计划可行后才能实施放疗。对于患者来说,放疗前需做好以下几项准备工作。

              

1. 身体准备:1)头颈部放疗:建议剃短发以保证每次放疗头部位置的可重复性,如有龋齿,放疗前需口腔处理拔除烂牙;2)腹部放疗:食管下段、胃部放疗应注意,每天放疗前应合理安排饮食时间及饮食量,且应大致与定位当天相近。3)盆腔放疗:CT定位及每次放疗前,需排空膀胱后饮用固定量的水,以避免膀胱充盈程度差异影响盆腔组织器官的位置。

2. 衣物准备:放疗一般需要暴露放疗部位,因此放疗时最好穿比较容易穿脱的衣物,避免穿戴珠宝首饰。此外,需注意尽量穿宽松舒适的、纯棉或质地较柔软的衣物,以避免加重放射性皮炎。

3.  体位准备:除了放疗专用固定模具、CT定位系统来帮助患者固定体位以外,患者自身在CT定位与放疗时需保持一个相对舒适容易维持的姿势,并记忆定位时肢体位置关系,每次放疗过程中与CT定位时体位保持一致。定好位后保护好体表标记线和贴膜,如标记有模糊不清及时联系放疗医生重新划线。

    

放疗中——以“静”制动,以奇制正

放疗一个周期通常需半个月至一个半月,因此放疗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期间可能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放疗的结局,此时更应谨慎对待。

1. 平静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担心疑虑及时与医生、家属沟通;放疗过程中不会产生疼痛不适感,不必对放疗产生恐惧心理;

        

2. 平静呼吸:现阶段放疗技术让胸部放疗患者可以在自由呼吸状态下进行放疗,但呼吸动度仍不宜过大,亦不可一直屏气,治疗中不可随意移动。

3. 定量饮食:除了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以外,患者需注意饮食均衡,少食多餐,尤其应控制饮食量,不可过多或过少,尽量维持放疗期间体重稳定,避免体位无法重复或者放疗区域组织器官位置变化过大。食欲较差或吞咽困难的患者可考虑留置胃管注食,可适当补充营养粉。

4. 皮肤、粘膜防护:随着放疗的进行,放疗区域皮肤粘膜开始出现发红、脱皮,甚至溃烂,应及时进行专业的防护如涂抹放疗专用皮肤防护剂,有利于减缓放射性皮炎、粘膜炎的进程。

      

放疗后——兵贵神速,乘胜“追”击

恶性肿瘤具有易发生复发、转移的特性,因此无论肿瘤分期为早期还是晚期,都应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即使放疗后复查影像学甚至病理学显示肿瘤已“完全消失”,也应谨防肿瘤“死灰复燃”。

1. 定期随访:完善医院门诊随访时间安排,及时的复查、随访有利于尽早发现肿瘤的复发转移或进展情况。除了常规的复查随诊,如有不适症状也应及时就诊。肿瘤未完全根治的患者可统计记录好每次复查的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的结果,以方便比较前后的差异更直观了解病情变化。

2. 康复训练:放疗可引起局部区域纤维化而造成肌肉、关节僵硬等后遗症,因此放疗后需及时行相关部位功能锻炼,坚持不懈,促进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3. 增强免疫: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提升自身免疫力,必要时配合增强免疫力的药物,调动自身免疫系统功能对抗肿瘤复发。

读完这些,你还认为放疗就是“躺平”就可以了吗?当然,放疗也没有那么复杂,坚定与肿瘤斗争的信念,耐心去了解它,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广州市统一预约挂号平台
微信扫一扫挂号
医院预约挂号电话
61886188
热门新闻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