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以及各类缺血性疾病日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面对这些疾病,传统手术、药物治疗手段往往伴随着较大的风险和不良反应。然而,一种被誉为“躺在床上的马拉松”的绿色治疗方法——体外反搏治疗,正以其无创、安全、有效的特点,为无数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法,也带来了新的希望。
体外反搏相当于一种被动运动
外反搏治疗是一种无创性辅助循环方法,采用现代科学理论、高性能计算机技术和数字电路控制,通过控制主机、治疗床和包裹人体四肢或两下肢和臀部的三级气囊囊套,实现对心脑肾等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每次治疗时间30分钟。
在治疗室内,记者看到患者平卧在反搏床上,下肢及臀部裹以特制的气囊套,在心电监护下,收缩绑在小腿、大腿及腹部的压脉带,对下肢及臀部进行由远及近的序惯加压,使下半身的血液返流至上半身,从而改善心、脑等重要脏器血流灌注。
“通过激活血液流通,改善组织供血的效果,相当跑步后心率提高一倍。”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范红星介绍,运动可以加快全身血液流动,保护血管内皮,改善全身微循环。体外反搏相当于一种被动运动,能带来和运动一样的益处,又不增加血压、心率和心脏负荷,比运动的安全性更高,整个治疗过程轻松舒适,患者可以读书看报、看电视、听音乐,甚至在反搏过程中进入睡眠,被称为“躺在床上的马拉松”。
“该治疗的核心在于其独特的反搏机制,在心脏舒张期,气囊依次充气,压迫肢体,迫使肢体和臀部动脉血液反流至主动脉,以提高主动脉的压力和血容量,这样就会在心脏的收缩期和舒张期均能够有效灌注靶器官,相当于一次心脏跳动,有两次血流灌注,对于心、脑、肾等内脏器官增加了一倍的血流量。”范红星指出,体外反搏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心脑肾等器官的供血情况,还能显著提升患者的运动耐量。通过增加回心血流量、提高心输出量、降低外周阻力等措施,体外反搏治疗能够减轻心脏负担,增强心脏功能,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轻松自如,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康复、保健与消除疲劳
体外反搏治疗不仅适用于疾病治疗,还广泛应用于康复、保健与消除疲劳领域。对于高强度脑力劳动、久坐和长期站立导致的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失眠等亚健康人群,体外反搏治疗都能提供有效的帮助。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清除血管壁上的有害物质等措施,治疗能够加速患者康复进程,提高身体机能。同时,对于难以进行运动或不喜欢运动的人来说,体外反搏治疗也是一种理想的保健方式。它能够消除运动性疲劳和脑力疲劳,使血乳酸和催化部分氧化明显降低,每搏量增加,心功能改善,睡眠好转。
现在的体外反搏中心位于综合楼8楼,拥有4张反搏床,是广东省内唯一一家专注于脑血管领域的体外反搏中心,2024年6月被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反搏分会授予“标准化体外反搏中心”称号。
健康小贴士:
(一)哪些人适合做体外反搏
1.心血管病
2.脑血管病
3.缺血性视网膜病变
4.突发性耳聋
5.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
6.缺血性疾病合并焦虑或抑郁
7.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
8.亚健康人群、睡眠障碍
9.疲劳综合征
10.提升运动耐量
(二)哪些人不适合做体外反搏
1.下肢深静脉血栓,活动性血栓性静脉炎
2.中-重度心脏瓣膜病变,尤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和)狭窄
3.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平均肺动脉压>50mmHg)
4.主动脉瘤,脑动脉瘤
5.未控制的高血压(>180/110 mmHg)、未控制的心动过速(100次/分以上)
6.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7.可能干扰EECP设备心电门控功能的心律失常
8.出血性疾病或明显出血倾向
9.反搏肢体有感染灶
10.主动脉或主要供脑血管夹层
11.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明确的不稳定斑块
12.重症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生命体征不稳等。
(三)体外反搏治疗有什么不适吗?
体外反搏治疗中无不适或痛苦。治疗过程中可以入睡、 看电视、听音乐、接电话,实现轻松治疗。
(四)体外反搏一个疗程是多久?
建议每周进行3-5天(一天2次,每次30分钟)体外反搏治疗,一般情况下体外反搏累积进行36个小时为一个疗程。研究证实,体外反搏治疗10次即可改善大脑供血,治疗14天开始帮助患者增加体力、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