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社会服务交流与合作,香港社会福利署组织的大湾区社会服务考察交流团一行40余人,在黄国豪先生的带领下,于2025年2月26日至28日赴广东省开展交流活动。2月26日下午,交流团专程到访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围绕医务社工服务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此次活动得到了广东省委和广州市委社会工作部的高度重视,相关业务负责领导亲临现场。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党委书记张言斌、专职纪委书记林曼、相关科室负责人,以及广州市同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袁清惠及相关人员也积极参与了本次活动。交流活动由医院专职纪委书记林曼主持。
活动现场
我院党委书记张言斌对香港交流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张书记提到,医院自2012年起就开始探索医务社工服务项目,2013年作为广州市卫生局系统首家试点单位,率先与广州市同心社工服务中心合作,开创性地在院内实施医务社工常驻医院服务工作。近年来,通过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医院逐渐总结出适用于广州本土的社会工作方法——医社合作,打造全人关怀服务系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他也指出,医院的医务社工服务仍有提升空间,香港社会福利署的先进理念和丰富经验值得借鉴。他期待通过此次交流,深化两地合作,共同推动医务社工事业发展,为大湾区居民的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党委书记张言斌致欢迎辞
随后,我院党委办公室(团委合署)主任、工会主席钟林锋分享了医院十多年来在医务社工服务领域“医社融合、全人关怀”的创新实践。广州市同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何嘉埼结合实务案例,深入解析 “115全人关怀” 服务模式在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资源链接及康复促进中的重要作用。
党委办公室(团委合署)主任、工会主席钟林锋分享《“医社融合,全人关怀”医务社会工作模式介绍》
广州市同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何嘉埼分享《广州市民政局医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介绍》
接下来,我院烧伤整形科的李孝建主任和余惠护士长各自分享了与医务社工合作的感受。李主任表示,烧伤患者中约40%是儿童,医务社工在患儿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积极作用。余护长表示,护理人员临床工作繁忙,医务社工在医疗之外提供的服务,是很好的补充。
烧伤整形科的李孝建主任和余惠护士进行分享
现场还特别邀请到一位特殊的分享者——一名幼年因意外严重烧伤的病友“聪仔”。他曾因抗拒植皮手术对医护人员大发脾气扔书本,也因容貌改变生活陷入自卑、茫然。如今他身份多重,既是60多名成员的动漫兴趣团体负责人,又是“同心缘烧伤病友会”的志愿骨干,还以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生身份加入医院的医务社工队伍。他说:“社工哥哥姐姐不是来劝说我手术的,而是教我理解康复治疗对我人生的意义,帮助我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烧伤康复病友聪仔进行分享
“现在我真正明白,‘助人自助’不仅仅是提供帮助,还要减少求助者的依赖性,增加求助者的自主性独立性,使得求助者由被他人帮助到自助自主。”从早期救治到后期整形康复,聪仔手术次数多达50余次,除了医院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还有医务社工一直的陪伴,让他得以走出心理阴霾,重新融入社会。
在专业研讨环节,双方就“跨专业团队协作机制”“医疗救助资源整合”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广州同心医务社工详细介绍了内地社工在整合社会医疗救助资源方面的探索,针对香港同行关注的伦理困境问题,分享了风险评估模型和联动机制,该模型通过医疗、社工、公安多维度介入,成功化解了不少危机个案。
香港交流团团长黄国豪先生对广州医务社工的专业服务及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代表香港社会福利署送上本次来访的感谢状。
香港交流团团长黄国豪先生代表香港社会福利署送上本次来访的感谢状
此次交流活动为粤港两地医务社工领域的合作搭建了桥梁,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来有更多的交流机会。
全体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