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州市应急医院,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创建于1904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应急为一体的广州市属公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现为暨南大学附属医院,中山大学、贵州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东药科大学、汕头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医院,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国家级流感监测和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国家药物/医疗器械/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临床试验机构、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单位、全国临床药师学员培训中心、全国慢病合理用药治疗管理中心、中国胸痛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高级认知障碍诊疗中心;是广东省儿童白血病治疗市级定点医院、广东省医疗美容(皮肤)培训基地;是广州市区域急救医疗中心(南片区)、广州市特殊疾病收治医院(烧伤类)、广州市危重烧伤诊疗中心、广州市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广州市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同治疗示范单位、广州市医院感染防控专职人员培训基地、广州市新生儿听力诊治机构;是广州市烧伤、临床营养、临床用药和广州市海珠区骨科、重症医学、康复医学、麻醉、临床检验、护理管理、消毒供应十个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依托挂靠单位;是广州市海珠区城市医疗集团(西片区)牵头医院。
医院硬件软件完善。院本部(海珠总院)位于市中心珠江南岸宝岗大道与同福路交界处,交通便利,编制床位1650张,另设有昌岗分院(昌岗康复中心)和白云院区(应急医院院区,建设中,总规划1500床)。医院医疗设备总值8亿元,配置华南地区最新数字直线加速器、全息3.0T磁共振、光谱CT、全自动检验流水线、链式智能发药系统等高端设备。医院通过国家互联互通四甲评审和电子病历四级评定,2017年和2024年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复审。
医院人才梯队合理。医院现有职工2100余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州市岭南英杰工程后备人才、广州市优秀专家、广州市青年后备人才、广州市医学重点人才、广州市医学骨干人才、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优秀人才、广州市优秀健康科普专家等人才和高级专家400多人。
医院专科特色鲜明。医院实施“强专科、优综合”发展战略,“烧伤创伤急救”学科群特色鲜明,53个专业科室提供全方位综合诊疗。医院现有省市临床重点专科13个、医学重点学科3个,是广州地区烧伤创伤一体化救治体系建设项目牵头单位。烧伤整形科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广东省烧伤专业唯一的医学特色专科、广州市医学重点学科、广州市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是中国创面修复专科建设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烧伤康复专科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单位、广东省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前主委单位、广东省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主委单位、博士学位授予点,烧伤专科声誉华南区第1名,在重症烧伤救治、难治性创面修复和瘢痕整形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骨科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广州市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广州市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中心,是广东省医学会创伤骨科学分会前主委单位、广东省医师协会创伤骨科医师分会主委单位、博士学位授予点,对四肢和骨盆复杂骨折的固定和矫形,颈腰椎疾病的微创及内固定手术治疗,各部位人工关节的初次置换及翻修,运动损伤与关节镜手术,足踝畸形矫治,骨显微外科等方面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及良好效果。心血管内科是广州市医学重点学科,是中国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及房颤中心建设单位、广东省心血管专科护理基地,门诊量及各类心脏病住院患者位居广州市前列,年心脏介入诊疗近4000台次,是广州最早开展心脏康复的专科之一,拥有国际首创难治性高血压治疗新技术1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海珠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疗中心,学科带头人于锋教授是国务院特贴专家,是广州地区听力、喉功能重建高新技术首席专家。中医科是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建设单位,其中中医脑病科是广东省十三五中医重点专科;中医皮肤病科是广东省、广州市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广州市中医名科;中医老年病科是广州市中医高水平重点专科、广州市中医优势专科,学科带头人吴艳华教授是第五届广东省名中医。临床营养科是国家临床营养科研创新建设示范单位、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中国营养学会肾脏病营养学分会主委单位。重症医学科、康复医学科、肾病科、皮肤科、消化内科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神经内科、急诊医学科、放射科是医院重点培育专科。医院2018年成立“红会医院专科联盟”,2023年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烧伤创伤救治联盟”,合作单位涵盖华南地区、大湾区和区域内100多家三甲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有广州地区临床高新、重大、特色技术18项,中医核心、中西医协同临床重大创新技术2项,院级前沿技术20项。
医院科研平台齐全。医院是广州市研究型医院,设有广州市烧伤临床医学研究所和广州市创伤外科研究所(广州市创伤与康复重点实验室),是广东省生物医学创新平台唯一市级建设单位(创伤修复组织工程材料项目);设有广州市临床病态营养研究所(广东省重点科研基地、广州市营养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与转化中心、广州市医学重点学科培育项目、广州市重点实验室)和暨南大学耳鼻喉头颈外科研究所(挂靠我院)、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药理研究所(挂靠我院)。医院设有广东省代谢性疾病临床营养重点科研基地院士工作站、广东省博士工作站、陈香美院士工作站,先后聘请陈香美院士、陈孝平院士、韩雅玲院士、夏照帆院士等顶级专家为我院特聘教授和技术顾问。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获2021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烧伤整形科、肾病科、重症医学科进入2021年度学科科技量值(STEM)全国100强。
医院教培质量优秀。医院是暨南大学、汕头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和贵州医科大学、广东药科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拥有博士生导师15名,硕士生导师77名。医院设有18个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和标准化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多次在省住培临床技能竞赛上获奖,住培年度业务水平测试全省综合排名第9名,其中骨科专业基地全省第1名,耳鼻咽喉科专业基地全省第3名。
医院护理工作扎实。医院护理部是广州市护理重点专科,前主任梁季华同志获得第30届国际南丁格尔奖章,是广东省第1位获此殊荣的护士。拥有护理硕士导师6人,高级职称46人,设有国内外权威部门认证的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共31个,开设9个专科护理门诊和互联网+护理,是广东省护理学会医院卫生应急护理专委会、广东省护士协会烧伤与创面修复护士分会、广东省护士协会透析营养分会主委单位。
医院应急能力强大。医院是抗美援朝时唯一进入战场的广东救护队,2020年医院加挂广州市应急医院,是国内中心城市首家市级应急医院,负责广州地区卫生应急工作。医院配置应急楼和应急仓储中心、高空直升机停机坪和全省首辆全地形5G涉水越野救护车,建有广东省省级紧急医学救援队/广州市创伤烧伤紧急医学救援队,是国家首批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医院、全国应急医学救援联盟成员单位,是广州市航空医疗救援联合培训基地、广州市区域急救医疗中心、广州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广州市烧伤定点收治医院、广州市道路交通事故危重症伤员救治定点医院、广州市市级消防救援队伍定点救治医院。2021年医院成为全国首家超大型隔离场所——广州市国际健康驿站的医疗建设运营单位,2022年承担广州市亚定点医院的应急建设任务,120院前医疗急救出车量在广州市级网络医院中第1名。
医院社会效益为先。医院是互联网医院,先后获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医院、粤港澳大湾区最佳医院100强、广东省百家文明医院、广东省健康促进示范医院、广东省医疗系统先进集体、广东省工人先锋号、医保信用AAA级单位、广州市先进集体、广州市科普工作优秀单位等光荣称号。医院先后派出数百位技术和管理骨干支援非洲加纳、塞舌尔、西藏拉萨/波密、新疆哈密/疏附、宁夏石嘴山、广西田东、贵州毕节及广东清远、云浮、梅州、韶关等国内外地区和城市。
医院建设目标明确。医院将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秉持“厚德济世、精勤笃行”的院训和“服务民众、造福社会”的宗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全力以赴促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特色医院建设,打造国内知名、省内一流,专科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临床研究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