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平足症危害大,却可能被你忽视了!
骨科标签: 首页推荐
2020-04-20 08:44:26

指导科室: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骨科


      近日,我院骨科接诊了一例15岁的青少年先天性平足症患者。患者足弓消失且伴有后足外翻,前足外展,患有症状已经多年,之前对正常的生活影响不大没有特别在意,直到长时间行走及站立时感觉足踝疼痛,及经常性扭伤,才发觉病情的严重性前来治疗。

患者的足部外翻症状

       其实,生活中不乏先天性平足症患者,通俗讲就是大家口中的“扁平足”,是一种往往被我们忽视的病症。平足,也就是足弓塌陷,正常的脚底有三个足弓,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结构,让我们的脚具有弹性和缓冲功能。

    正常足的足弓 

 

    平足症的足弓

       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是平足,有一个最简单的水印自测法可以初步测试,首先两只脚光脚站立于水盆,也可单脚操作,然后站在光滑的地面上,保持20秒钟,然后走开,观察足印,中足内侧椭圆形缺损小于总面积的1/3,便很有可能就是平足。 

       足踝部在我们的站立行走中承受着全身的重力,平足症的危害除了足踝疼痛,还会在日积月累中改变行走姿态,足跟外翻,外八字走路是比较普遍的一种,造成鞋底外侧磨损严重,足踝部也比较容易扭伤。一般来讲,小于8岁的先天性平足症应首先考虑非手术治疗,如穿戴矫形支具或矫形鞋垫。对于畸形严重者或者8岁以上保守治疗无效的青少年平足症患者可选择相应的手术,主要的手术方式包括软组织转移修复术、骨性截骨融合术和三关节融合手术,以重建足弓及足踝力线。

 

平足症矫正鞋垫 

      我院骨科各位专家根据对患者的检查结果斟酌治疗方案,决定采用距下关节制动,增加后足外侧柱高度的微创手术,通过植入距下关节稳定器帮助患者重建足部力线与足弓。这一治疗方式创口较小,愈合短,术后恢复快。且手术不影响足部各关节完整性,患者实施手术后当天即可下地行走。

患者植入距骨下稳定器后的影像 

      患者主管医生介绍说,平足症可以分为先天型和成人型。先天平足症成因尚不明确,应与胎内发育有关,可分为可复性平足和僵硬性平足,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距下关节的活动度,也是选择不同术式的重要依据。而成人平足症又称胫后肌腱功能不全,原因有很多,如长期负重站立、关节退变、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神经性病变和肿瘤等。

症状较为严重平足症因为下肢力线发生改变不仅影响足踝,也会增加膝、髋及脊柱的负担造成相关的损伤。平足症的早期发现非常重要,呼吁各位孩子家长要予以关注、积极进行检查,早期干预、早期治疗,预防可能出现的骨与关节的不可逆病变。

 

骨科专家简介

李斯明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党委书记,广州市创伤外科研究所所长,瑞士伯尔尼大学医学博士,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医院管理硕士,二级主任医师、骨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市“121人才梯队工程”后备人才,中共广州市委保健委员会干部保健专家。

      现任广东省医学会创伤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骨科分会会长,中国医药教育骨科专业委员会广东省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医院协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第五届编委会四肢畸形外科主编,《现代医院》杂志常务编委,《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等多个杂志编委。

 

孟庆奇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第二批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获得者。有丰富、系统的骨科临床经验和相关知识。能独立解决骨科复杂疑难的重大技术问题,多次完成危重疑难病例会诊和抢救工作。科研方向:脊柱脊髓损伤;关节软骨损伤。

      现任广东省远程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创伤骨科分会委员兼秘书、广东省医学会关节分会和运动医学分会青年委员、广州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兼秘书。 

      专家诊时间:周二、五上午


广州市统一预约挂号平台
微信扫一扫挂号
医院预约挂号电话
61886188
热门新闻
换一批